九二一地震後,上安居民對於自己的家園充滿了美麗的憧憬與希望,本著尊重大自然為原則,改變了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典型農村生態,繼而致力於農產業之轉型,逐漸朝向觀光休閒產業發展,重塑出全新的上安村,引自梅子的古名「槑」而成立了「呆呆休閒農業園區」。在社區居民的大力配合下,將梅產結合藝文、社區景觀、社區特色以及教育的產業活動,獲得 921 重建區的「產業振興獎」,為社區帶來莫大的鼓舞。
老五關懷與使用在地食材的具體行為可體現於和上安村的幾個果園和民宿所共同組成的「上安村自然農耕隊」,隊員的組成包括了甘喜葡萄園、上安香菇農場、安川有機農園、謝謝農場和哈客張樂活園。這個由老五所倡導出的自然農耕隊凝聚了上安村純樸的力量,採用這種類似「同業結盟」的方式互相介紹並且共同分享資源,小小的上安村雖然面積不大,卻因為這六個農園與民宿的結合而使這種在地的鄉村旅遊大大了推廣上安村的在地特色。
水里鄉有九成的葡萄產量來自上安村,村內共有約70公頃的葡萄園,紫中帶黑的上安葡萄,捏起來顆顆堅實,聞起來更是香氣十足,因此水里鄉農會為當地所產葡萄打出「黑紫玉」品牌,每年夏、冬兩季都會舉辦葡萄節,讓遊客能前往產地品嘗新鮮葡萄,為上安村打響名號,增加農民收益。阿甘和阿喜的葡萄果園可以算得上是最具代表性的果園之一,他們利用網室栽培法,不僅可以防病蟲害也可達到調節溫、濕度的功能,再利用海拔夠高而得天獨厚的日夜溫差栽植出高品質的葡萄:在白天時攝取足夠的養分,在夜晚因為低溫得以儲存養分不流失,果肉緊實有彈性,也會讓色澤更鮮豔。
製作過程為首先將大量的葡萄去籽後用大火熬煮,待火滾後再用小火慢燉約三、四小時,最後用橄欖油、太白粉勾芡,每逢葡萄產季時老闆娘就會先將葡萄醬熬好準備於一旁;雞肉的部分則用五十度的蒸餾葡萄酒醃製四至六小時,灑上少許鹽巴,將雞肉蒸大約二十分鐘後再淋上葡萄醬即可。
葡萄醬的製作也是非常耗工,雖然原料簡單,但過程中除了必須使用大量的葡萄外也必須注意火候的控制,且必須先一顆一顆完成去籽的動作;除了葡萄醉雞外也可應用於麵包的塗抹上。
採訪完老闆娘後,深深覺得葡萄醉雞不僅是老五民宿的招牌菜色,更可以說是凝聚自然農耕隊的結晶,在下午四點灑進來的陽光中,我看著葡萄醬發亮的粼粼,嚐了一口,我選擇用最原始的味蕾體驗,尊敬這份最原始的在地精神。